(逻辑填空)
备考提示
一、根本——理解
二、思维——妥协(材料、正确选项)
三、习惯——限时
四、能力——自省(复盘)
积累
成语词语 |
释义、用法 |
高高在上 |
(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,不深入实际),强调地位高 |
高深莫测 |
(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,形容使人难以理解),强调高深、难以理解 |
乏善可陈 |
强调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,没有优点 |
弹性 |
如弹性工作制,体现不稳定、比较灵活 |
相辅相 |
互相配合,互相辅助,缺一不可 |
各擅胜 |
指各自擅长一行绝技 |
大相径庭 |
比喻相差很远,大不相同 |
各有千秋 |
(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,各有所长),体现不一样 |
一目了然 |
(指一眼就能看清楚),体现非常明显 |
栩栩如生 |
形容形象逼真,如同活的一样 |
有的放矢 |
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|
轻描淡 |
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,不加重视 |
一带而过 |
指捎带着就顺过去了 |
弃如敝履 |
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|
熟视无睹 |
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|
随意而为 |
指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事 |
率性而为 |
(指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),感觉潇洒走一回,按照性情行事,如真性情,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,不是消极贬义 |
昭示 |
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|
随其所宜 |
任随一己之意,不受约束 |
随心所欲 |
随着自己的意思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|
五花八门 |
事物繁多,变化莫测 |
千奇百怪 |
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|
如出一辙 |
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|
千篇一律 |
只有一种形式,呆板无新意,体现单一 |
故弄玄虚 |
故意玩弄花招,使人迷惑,无法捉摸 |
机关算尽 |
用尽心思 |
煞有介事 |
形容装模作样,故作正经,让人相信真有其事 |
平平无奇 |
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,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|
别有用心 |
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|
不过尔尔 |
不过这样罢了,形容不出色,也有轻视的意思,是主观的感受 |
有迹可循 |
指有痕迹可以追寻,是客观的描述 |
香饽饽 |
受欢迎 |
弄潮儿 |
强调积极进取 |
唯才是举 |
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,体现对人才的尊重 |
任人唯贤 |
任用德才兼备的人,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 |
求贤若渴 |
指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,体现对人才的尊重 |
量才录用 |
指根据才能的大小来录取任用人才,(和量体裁衣类似,强调针对性录用选拔人才,才能多大,就安排适合的岗位) |
凝神聚力 |
指统一思想,团结力量 |
心无旁骛 |
形容心思集中,专心致志 |
坚定不移 |
(稳定坚强,毫不动摇),强调态度坚定 |
竭尽所能 |
(把所有本事都用上),强调用尽全力 |
盘根错节 |
比喻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,很难处理 |
各行其是 |
指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|
杂乱无章 |
形容乱七八糟,没有条理 |
相安无事 |
彼此和睦相处,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|
勃勃生机 |
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|
枝繁叶茂 |
形容枝叶繁密茂盛 |
欣欣向荣 |
指木木长得茂盛,生机勃勃的样子 |
历久弥新 |
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活活,更加有活力,更显价值 |
文化渗透 |
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以传媒、跨国公司等为载体,向别国推行自己的文化,从而达到既取得经济效益,又同化其他国家的目的。 |
口是心非 |
指嘴里说的是一套,心里想的又是一套,心口不一致 |
虚与委蛇 |
对人假意敷衍应酬,“虚”组词为虚伪、虚情假意,从虚伪的角度都可以,对待别人,强调行为, |
漫不经心 |
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 |
虚张声势 |
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|
以偏概全 |
用局部来概括全部,以片面来总括全面 |
一孔之见 |
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,多用作谦辞,强调片面 |
老生常谈 |
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,今指很平常的老话 |
闭门造车 |
比喻只凭主观办事,不管客观实际 |
陈陈相因 |
指沿袭老一套,没有改进 |
抱残守缺 |
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|
食古不化 |
指学习古代知识,不能够按照现实情况加以运用 |
墨守成规 |
形容因循守旧,不肯改进,体现保守、守旧 |
恣意妄为 |
随心所欲,胡作非为 |
正本清源 |
比喻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 |
返璞归真 |
掉外在的装饰,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|
拨乱反正 |
治理混乱的局面,使恢复正常 |
固本强基 |
筑牢基础,巩固根本,意味着让根本更稳固,让基础更强大 |
纸上谈兵 |
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,空发议论 |
天马行空 |
形容气势豪放不受约束,也形容言论空泛,不着边际 |
向壁虚造 |
对着墙壁,凭空想象,指不根据事实而捏造 |
考点梳理:
逻辑填空
关联关系
1.转折
标志词:
但是、可是、然而、却、其实、事实上、实际上、看似……实则、则等
解题技巧:前后语义相反,感情色彩相反
2.递进
递进标志词:
(正向)而且、甚至、更、乃至
(反向)反而、反倒
解题技巧:前后语义相关,程度前轻后重
3.因果
标志词:
因为……所以、由于……因此、从而、导致、使得、造成、形成等
解题技巧: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
4.并列
语义相近:顿号、四字成语逗号连接
语义相反:不是……而是……、既不……也不……、相反;并非、毫无、并
不、避免等
语义不同:或者、并且、有的……有的……、既……也……、是……还是……相同句式表并列:根据内容判断语义相近/相反
【考点拓展】并列前后一一对应(前后逐一对应)
1.(2023 浙江)中华文明有的内容可以超越时空,有的内容则已尘封;有
的可以古为今用,有的则应束之高阁。
2.(2024 国考)生命科学界普遍认同“科学数据共享”,研究人员在使用数
据库的同时,将自己研究发现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质结构数据存入数据库,同时成为数据库的使用者和贡献者。
3.(2020 联考)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、精神振奋,
各项事业就会兴旺发达;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,只会人心涣散、消极颓废,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。
4.(2023 国考)事实上,戏曲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知识文化的___、快餐式传播,其可重复欣赏和耐咀嚼的品格显得更为可贵,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决定了它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,更不会走向消亡。A.肤浅化 B.泡沫化
热点话题:
调查研究
调查研究连着党心民心,容不得半点“虚”字。要实字打头、干字当先。
一要真诚问计“聚民智”。“上之为政,得下之情则治,不得下之情则乱。”尊重人
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,拜人民为师。
二要真情问需“察民意”。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道出了古今为官者体察民情、关切民意的应有情怀。
三要真心问效“解民忧”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民生难点痛点,老百姓最有切身感受。
要解决问题、办好实事、为民谋福,及时拿出当下“改”的办法和长久“立”的机制。
——光明网《调查研究要戒“虚”存“真”》
引用:
(1)上之为政,得下之情则治,不得下之情则乱,“下之情”意味着民情。
(2)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,拜人民为师:非常形象。
(3)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
情:道出了围观者体察民情,关切民意的应有情怀。
(4)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: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。
(5)民生难点痛点,老百姓最有切身感受。要解决问题、办好实事、为民谋福:表述规范、整齐。
【考点拓展】顿号连接并列
表示语义相近,可以构成语义顺承推进,可能列举两个不同的方面。
优先考虑的是宏观语境,把握整体逻辑的对应。如果没有整体逻辑的提示,再考虑前后的语义相近。
1.(2022 四川)面对来之不易的美好岁月,要饮水思源、心怀感恩;面对
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,要责无旁贷、勇于担当。(近义并列)
2.(2022 山西)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、以上率下,
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,以行动作无声的号令、以身教作执行的榜样,为全党改进作风提供了强大动力。
3.(2022 联考)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,如果墨守成规、思想僵化(近义),
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,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、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,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,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、说服力。(生命力和说服力意思不接近,但是表述为“生命力”。因为前文论述不做理论创新,不回答问题,没有做到与时俱进,马克思主义不能继续生存下去,所以失去的是生命力。)
4.(2024 国考)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。干事业不能做样子,必须脚
踏实地,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、真抓实干(不接近)。
5.(2024 国考)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,不是彼此对
立的。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,使人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,搞成暮气沉沉、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