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中央政府工作报告


2025中央政府工作报告

2024 年成就回顾

  1. 1、“稳”的态势巩固延续
    1. (1)经济规模稳步扩大,,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,
    2. (2)就业、物价总体平稳,城镇新增就业 1256 万人、
    3. (3)国际收支基本平衡,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,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,
    4. (4)民生保障扎实稳固,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,义务教育、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、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。
    5. (5)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
  2. 2、“进”的步伐坚实有力
    1. (1)产业升级有新进展,、亩产提升10.1 斤;,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 万辆;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0.9%、10.4%。
    2. (2)创新能力有新提升,等领域取得新成果;“嫦娥六号”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,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;
    3. (3)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,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下降2.7%,,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 90.4%;;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3.7 亿千瓦。

2025 年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

  1. 1、发展主要预期目标
    1. (1)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左右;
    2. (2)城镇调查失业率 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以上;
    3. (3)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左右;
    4. (4)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;
    5. (5)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;
    6. (6)粮食产量 万亿斤左右;
    7. (7)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左右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  2. 2、宏观政策
    1. (1)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。统筹安排收入、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,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。
      1. ①今年赤字率拟按 左右安排、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,赤字规模5.66 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 1.6 万亿元。
      2. 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 29.7 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 1.2 万亿元。
      3. ③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.3 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 3000 亿元。
      4. ④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,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。
      5. ④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.4 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 5000 亿元,重点用于投资建设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、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。
      6. ⑤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 11.86 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 2.9 万亿元,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。
    2. (2)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适时降准降息,保持流动性充裕,使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、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。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,加大对等的支持。
    3. (3)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、促消费,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,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推动更多资金资源“”、服务于民生,支持扩大就业、促进居民增收减负、加强消费激励,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。
    4. (4)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。加强财政、货币、就业、产业、区域、贸易、环保、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,增强政策合力。

2025 年政府工作任务

  1. 1、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: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,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,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。
    1. (1)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,推动群体增收减负,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
    2. (2)积极扩大有效投资。用好,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,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,更大力度支持“”建设。
  2. 2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: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,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,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、传统动能焕新升级。
    1. (1)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。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,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等未来产业。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,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,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。
    2. (2)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。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强化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。
    3. (3)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。持续推进“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
  3. 3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
    1. (1)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一体推进教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,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
    2. (2)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,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
  4. 4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,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: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创造更加公平、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。
    1. (1)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。开展专项行动,集中整治,坚决防止
    2. (2)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,打通市场准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,综合。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,实施专项行动。
    3. (3)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。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,支持地方深化,在支出标准、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。
  5. 5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积极稳外贸稳外资: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,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,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,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。
    1. (1)稳定对外贸易发展。培育绿色贸易、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,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
    2. (2)大力鼓励外商投资。推进综合试点示范,推动互联网、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,扩大电信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。
  6. 6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
    1. (1)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。
    2. (2)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,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。
  7. 7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: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
    1. (1)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。优化药品集采政策,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,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。
    2. (2)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。,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。制定促进生育政策,发放,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,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。

获取更多资讯请加入交流群


   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    关键词不能为空

央视春晚考点(政治考点)

地理

评 论
更换验证码